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详情

信托业形成转型共识:做高品质的受托人


  2020年行至年末:从规模来看,从年初开始,信托业已妥妥地排在银行业 、保险业 之后;从发展来看,同样处于严监管、强监管的大环境中,信托业开启了艰难转型谋变之路。12月9日结束的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为信托业接下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夯实受托人定位根基。用中国银保监会 党委委员、副主席黄洪的话来说,“信托业发展历史一再表明,坚守受托人的根本定位,坚决回归信托本源,坚持信托法 律关系,做精做细信托主业,是信托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正视现状

  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从全行业数据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86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信托行业 在监管的引导下,主动控增速、调结构的结果,表明行业正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发展质量。

  从资金来源看,单一资金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已经连续11个季度持续下降;三季度末的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较二季度末增加了4257.06亿元,而融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则分别减少了4966.43亿元和3473.03亿元,这反映出行业继续加大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的压缩力度,更加积极地拓展投资类信托业务。

  黄洪在上述年会上表示,近年来,信托业淡化固有投资机构 色彩,努力拓展信托业务,积极按照信托业务规律,完善公司治理、内控机制、业务流程和激励约束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认识到不足,才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信托公司 受托人文化存在的问题,黄洪提出四个方面:意识不牢、守正不足、忠实不够、专业不强。这些问题制约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具体而言,比如受托人定位问题,信托公司普遍清楚委托人信任的重要性,但却将委托人对自己的信任建立在明示或暗示的刚性兑付,而非自己的忠实品格和专业水准上,违背了信托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制度定位。

  在履行受托职责的质量方面,信托公司作为受托管理机构,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受托履职不力引发的操作风险。从近年行业暴露的风险来看,信托业在受托履职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均存在瑕疵,比如,尽职调查时不全面、不审慎;产品推介时夸大收益、淡化风险,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未如实揭示项目风险信息,甚至隐瞒资金真实投向;投后管理不完善,信托资金被挪用甚至无法回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

  保持信心

  历经挫折但仍大有可为

  信托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优劣分化是正常的,单体机构风险和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态势。据了解,目前行业整体已形成必须坚定转型的共识,各家信托公司正积极探索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信托本源业务领域。

  正如黄洪在会上强调的:“信托公司只要有决心、有意愿,完全有资源、有能力做高品质的受托人。对这一点要有清醒而自信的认识。”

  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表示,信托公司应深刻认识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当前行业转型面临的障碍,按照守正创新、特色优先、服务至上、人才为本的原则坚定转型,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信托行业虽历经七次整顿,但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在回顾信托业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后说。

  李扬认为,信托作为一种融资机制具有独特性,显示出不同于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的路径,再从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意义来看,发展资产管理是降低间接融资比重的有效机制,而资产管理的基础是资金信托。2020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规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业务发展,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资金信托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私募 资管产品本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通过介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基本情况、发展特征和机遇挑战等,分析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新趋势,并从中分析我国信托业发展和转型的机会。他认为,“十四五”时期,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信托业对提升全球分工地位、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坚守定位

  建设良好的受托人文化

  黄洪提出,当前信托公司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围绕受托人的中心地位,建设良好受托人文化。信托公司今后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受托人意识,牢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养成遵规守纪、埋头实干、勤勉尽责的习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综合化管理服务能力和信息科技支撑引领能力。

  “信托公司要将受托人定位和受托人文化深度纳入观念转变和业务转型过程中,成为守正、忠实、专业的高品质受托人,这也是信托行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姚江涛认为,在融资信托业务中,尽快转变过往基于息差收费的简单业务模式,探索转向基于专业服务和多元金融工具运用的受托报酬盈利模式;在股权投资业务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选好赛道,深耕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产业思维优化金融服务;在财富管理业务中,探索服务信托的创新业务模式,让信托服务深入走进社会民生,实现更广泛的普惠价值。

  李扬希望信托业今后进一步改革,坚持受托人定位,积极开展标品信托业务,加大股权类投资,发展财富管理。

  具体到如何践行受托人定位、开展融资信托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李扬表示,信托公司在过去多年开展融资类业务过程中,逐渐异化为信用中介,导致风险被动积累。这与信托制度内涵和信托公司定位不相符。信托公司要坚守受托人定位开展融资类业务,以提供的服务为前提获取受托报酬,而非以赚取利差为收入来源。这是具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的基本要义,也是信托贷款与银行贷款 的根本区别。在业务领域上,要重点开展投向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两新一重”建设领域的融资类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疫情环境下,要积极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的优势,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相关阅读
在售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热销理财产品 更多>>
信托产品预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