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详情

信托公司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研究系列之五——战略考量


  坚持三大原则

  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回顾历史,信托行业 能够发展壮大,关键是在中国经济 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能顺应大势,找到服务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引进之初的信托行业帮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 融资渠道的束缚,为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引入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信托行业,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监管指标受限的大背景下,为资金流向 实体经济找到了出口。现阶段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完善资本市场 建设、降杠杆去通道降成本是第一要务,信托公司 服务实体经济同样应当从两端入手:一是需求侧重点支持消费领域、“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 等重大工程)投资增长,落实房住不炒,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供给侧要优化信托金融服务方式,大力提升直接融资功能,提高股权投资和基金化信托工具的水平和比例,发挥信托制度和金融工具多样、功能灵活优势,利用家族信托等服务汇集长期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领域。

  坚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探索发展民事信托,着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国民财富水平的上升,中产阶级群体日益庞大,本源类的、民事类的服务信托需求逐步提高,要抓住当前的历史性、趋势性机会,拓展家族信托、财富管理业务的内涵外延,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安全传承的强烈需求。信托制度下的财产独立性是信托行业的独有功能、特色属性,应当提前做好相关客户储备、产品线储备、制度储备以及专业人才储备,同时呼吁、推动信托税收、登记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培育民事信托的生存土壤。

  坚持融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拥抱资本市场,实现“标品+非标”、“融资+投资”双轮驱动

  一是要摈弃观望思维,坚定转型资本市场,迅速搭建标品投资制度体系及人才队伍,努力转型成为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二是要找准标品投资市场定位,避免盲目进入并不擅长的红海市场,结合信托自身基础及优势,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三是在风险出清期和转型谋划期紧跟监管导向顺势而为,在现有非标融资额度之内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方向,稳住利润压舱石,为抵御各项风险预留足够空间。

  选择商业模式

  信托公司转型经过数年探讨业内已有共识,主要是私募 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三大方向。私募投行是服务于资金需求方的金融业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服务于资金供给方,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升级,以良好的资产配置能力为根基。在实践中,这三类模式你中有我,相辅相成,形成了从资金端到资产端的闭环,是信托行业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主要模式。

  投资银行业 务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对,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但刚性兑付的存在导致“直接融资间接化”,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与限制。我国信托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多以信托贷款形式存在,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服务,实质上与国外的另类投资概念接近。

  信托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势必日趋衰弱。从经济环境上看,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 的推进,主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 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将日益宽松完善,通过信托融资的优质项目将渐次回归银行信贷 市场和资本市场,留给信托融资市场的微观主体将呈现数量递减而风险递增的趋势。从政策引导上看,资金信托新规通过比例指标管控业务结构均衡发展,倒逼转型标品市场。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另类投资作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补充,其作用不可完全抹杀,业务功能的保留对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各类经济实体的完整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信托公司坚持“标+非标”、“投资+融资”双轮驱动的逻辑所在。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根本效用价值在于通过集合资金、组合投资 并有效管理风险,获取合理的风险回报,主要特征是投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2018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保监会 领导提出要坚持发展具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定调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方向。根据国际经验,资产管理业务与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相辅相成,弱化了金融体系对银行机构间接融资的高度依赖,并且资产管理业务参与主体与底层资产均类别众多,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充分适应“跨业”准备,实现更加有“韧性”的金融发展。同时,成熟的资产管理能够培育“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投资理念,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纠正错置的风险承担主体,推动无风险利率归回正常。

  即将出台的“资金信托新规”为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方式“圈出重点”,未来信托公司必须大力发展标品投资类业务。与证券公司 、基金公司 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在某些特定方面也具备一定比较优势,应当依托过往积累渐次开展。一是以固收类产品为基石,逐步开启大类资产配置模式,依托信托公司积累的偏好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客户基础,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切入点,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满足监管指标要求,逐步丰富策略专业化驱动的产品线,渐次涉入股票及其打新 、债券、期货、可转债 等其他标品市场;二是大力发展“TOF”业务,扬长避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证券信托业务积累的私募基金 合作经验为基础,通过配置组合不同种类私募基金实现稳健收益;三是灵活创新类投行业务,将自身定位为靠近资产端的资源整合机构,发挥过往积累的客户优势,开展标准化债券业务承销、资产证券化 、证券市场定增、财富管理专户等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两个概念存在交叉、重叠。良好的资产管理能力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财富管理业务能够有效捆绑客户,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实际上是将信托公司“以产定销”的展业理念转变为“以销定产”。

  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符合信托公司坚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责任使命。当前,信托公司纷纷选择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拓展布局,但需要注意的是,财富管理业务并不是“持牌”金融机构之专属,竞争更为激烈。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境外的家族办公室等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组织机制更为灵活、经验更为丰富;银行、券商 等依赖其密集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员工队伍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相对而言,而信托公司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制度功能,成熟完善信托法 律关系能够为客户对财产的安全性和长远性诉求提供稳定保障,也是境外财富管理业务使用最多的制度工具,因此需要全行业对信托工具的制度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及充分利用。

  未来,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资产配置能力,还需要具备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其类型化标准化的能力,以及个性化定制化方案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信托公司不仅能够从全市场评估、筛选匹配的产品,建立起丰富的产品库,还需要具备税收筹划、法律技术应用等综合服务能力,从而不断拓展民事信托、家族信托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信托登记、税收制度的建立完善,促进私有财产保护理念、家族代际传承观念的纵深发展 。

  提升专业能力

  实体经济的增长催生了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保障与支持。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及服务等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也给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不论是灵活的投资方式还是多元化的投资领域,都赋予了信托行业独特的制度优势。近年来,信托业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回归信托本源,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也要求信托行业做出变革,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

  强化主动管理能力,深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

  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监管全面压缩通道业务,同时要求信托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信托公司需要在信托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主动开展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项目决策和后期管理等工作,即进行主动管理。只有主动管理,才能发挥信托公司在实体经济投资领域的研究、管理、风控等工作,充分利用信托业务的灵活性等优势满足实体经济的诉求。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管控服务实体经济风险

  信托公司业务十分灵活,同时其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多变。信托公司在向实体企业或项目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事前调查防范风险,事中监测控制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事后采取措施应对风险。近年来,信托违约事件频繁发生,到期不能有效兑付,多由未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所致。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信托公司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管理工作被动防范变为主动管理;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建设,加强员工尽职合规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在开展业务时严格遵守监管政策,严格按合规性要求,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强化金融科技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密切,将科技运用于金融领域,可以使金融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金融科技的运用,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并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金融科技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更好地识别实体经济项目的风险,有利于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的引进,使非标准化的工作向标准化转变,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为适应新形势,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金融科技纳入了战略规划,各信托公司纷纷投入金融科技建设,或自建或外包,打造自自主业务系统,使业务向系统化、互联网化转变,通过大数据 进行获客,建立客户及业务数据库等。

 
在售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热销理财产品 更多>>
信托产品预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