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详情

中国银行: 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记者 冯娜娜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向中国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4月2日,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行行长刘金表示,“今年,我们将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转变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

派息率保持30%

“综合考虑本行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因素,经董事会审议,建议2023年度每10股派息2.364元,派息率保持30%。同时,我们2023年的股价在两地市场及行业板块中都表现突出,为股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为资本市场稳定贡献了中行力量。”刘金表示。

截至2023年末,中行资产总额3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5%;负债总额29.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0%;实现营业收入6228.89亿元,同比增加375.22亿元,增长6.41%;实现净利润2463.71亿元,同比增加96.46亿元,增长4.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19.04亿元,同比增加53.82亿元,增长2.3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0%,净资产收益率(ROE)10.12%。资本充足率达17.74%,提升0.22个百分点。

加强净息差管控

2023年,中行净息差为1.59%,同比下降16个基点。副行长张毅谈到,中行2023年净息差下降幅度在上市银行中相对较少,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量价协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中行的外币特色优势业务发挥了作用,外币业务在中行的资产占比超过1/4,去年外币进入升息通道,形成正面支撑。

张毅提到,中行将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净息差的管控。在降息周期中,对负债的久期要适当缩短。同时要密切监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向,做好前瞻性应对,有效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截至2023年末,中行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47万亿元授信,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逾6100亿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0.94%、74.35%、28.05%。

刘金提到,在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方面,截至2023年末,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34%;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17%,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在优化养老金融产品服务方面,中行搭建完整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升级手机银行“银发专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新增22.49万户。

两大不良指标一升一降

截至2023年末,中行不良贷款总额2532.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28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1.66%,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

关于境外资产质量情况,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谈到,2023年受整体美元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与主要同业一样,中行海外业务资产质量面临了一定压力,全年不良余额和不良率都有所上升。这也是境外同业普遍面临的情况。目前来看,中行境外不良率仍处于主要同业的较优水平。下一步还会继续通过持续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加强风险趋势的研判,确保海外资产质量稳定在合理水平。

相关阅读
在售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热销理财产品 更多>>
信托产品预约流程